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校长办公 >> 综合信息 >> 正文内容

市北高中:做勇于逐梦,大任担当的原道青年

作者:无锡市北高中 来源:无锡市北高中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0日 点击数:

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共同见证高三年级711名学子们的光荣节日,仪式中每个环节都令人感动,催人奋进。这次成人仪式,学校、家长、老师包括同学们自己都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情感,可以说是近年来最隆重的盛典。“生逢盛世担大任,百年筑梦书华章”,这是我们今天仪式的主题,希望同学们能在这个特殊年份、特殊时刻留下青春的印记,并进一步明确成长的方向。

首先,我要代表学校祝贺同学们,祝贺你们长大成人了。从今往后,你们不再是父母膝下承欢撒娇的孩子,不再是自己心中恣意妄为的少年,而是一个有公民权、有独立思考能力、有自觉行为能力,并且能够为之承担起责任的成年人了。成年代表了眼界的开阔,代表了经历的丰富,代表了思想的成熟,也代表了承担一切的使命感。成年本不取决于一场宣誓,而取决于你们内心的界定和认可;成年也不是在这一时一刻,青春必然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出发前一切都是梦想,上路了才是历练和挑战,在千难万险中磨砺,才能证明你成长的价值。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以你们校长和老师的身份,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作为一名朝气蓬勃、自信成熟的新青年,你们需要真切认识我们身处于什么样的时代。

人类跨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们从不怀疑会有奇迹持续发生,却也伴随着悲剧不间断的上演;文明辉煌灿烂多元共生,强权也挟小凌弱肆行无忌。然而伟大的时代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反全球化主义横行、策划新的意识形态对抗、放纵贫富分化种族对立的逆时代潮流面前,中国对内坚定不移的推进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塑造国家统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对外积极倡导全球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上无可争辩的主旋律,奏响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作为生逢其时、躬逢其盛的一代人,你们的成长是时代的期盼,你们的未来是延续辉煌的关键所在。

所以:

作为一名坚定执着、笃正自强的新青年,你们需要时刻牢记我们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

前段时间,电视剧《觉醒时代》引起无数人泪目。人们不禁赞叹它对历史的精准回溯,更为那个时代年轻人的选择钦佩不已。29岁的陈延年在上海被捕,宁死不跪,被国民党反动派乱刀砍死。26岁的陈乔年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光脚走在血水里从容赴死,就义前他慷慨陈词:“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还有这样一组数据:杨靖宇牺牲时35岁、赵一曼牺牲时31岁、江姐牺牲时29岁、陈树湘牺牲时29岁、“狼牙山五壮士”纵身跳涯时最大的28岁,最小的21岁、邱少云牺牲时26岁、黄继光牺牲时21岁、董存瑞牺牲时19岁、刘胡兰牺牲时年仅15岁。这些勇立时代潮头的年轻身影,用青春和热血激活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青春的你们即将接过长辈肩上的重任,成为新时代的希望。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考察,他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告诫“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是的,青年之于社会,从来都是希望的代名词,创造的主力军,国运的主阵地。

我们身边不缺乏这样的青年楷模:潘建伟团队开发量子通信,为国家信息安全筑起屏障;90后龚华超让笔记本触摸板变成了九宫格数字小键盘,连扎克伯格都在使用;追问宇宙的中国“天眼”科研团队、星绕全球的“北斗天团”,令世人惊叹中国发展的神奇速度。没有人能预估你们的将来,富于想象、敢于实践、勇于担当的你们必定不会辜负时代赋予你们的使命。

宋代大儒张载也曾寄语天下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份责任心和使命感也应当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最不可缺少的品质。告别幼稚与青涩的你们需要做好准备,18岁后的青春,定是一段不甘平凡、拼搏向上的岁月。

作为一名脚踏实地、志存高远的新青年,更要学会怎样去面对当下,憧憬着走向什么样的未来。

“有什么样的青年,就有什么样的未来”。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创刊词《敬告青年》,提出了青年的六个标准: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前几天,正好看到了一篇关于“这届年轻人,还有血性吗?”的评论。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内卷、悲观、佛系、沮丧、精致利己、摸鱼……对此,也有人列举了航天女指挥员、抗疫白衣天使、扶贫路上第一书记等等一个个鲜活的青年典范予以反驳。由知乎与共青团中央共同出品的微电影《重逢》可以说给出了最好的回答,在故事原型肖思远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年轻人的不同面向:平时热爱生活,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懂浪漫、重亲情,关爱身边每一位亲人与朋友;工作学习中追求卓越,愿意走出舒适区;当面临民族大义和家国大事,又能义无反顾,不计生死。由此可见,每一代年轻人身上,都流淌着相似的骨血。历史与未来彼此呼应,站在此刻的年轻人,则是在书写自己对当下的理解和追求。

回到眼前,看着年轻的你们,我有了更多的体会与理解,专注的、执着的、自信的、疲惫的、紧张的、松懈的……当我每天从你们的窗前走过,一张张面孔传递着各自不同的状态,我也曾为此或欣喜或担忧,但我还是最喜欢去看你们,因为我希望也相信你们有足够的力量,“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最主要的是,你们是原道青年,眼中有光,心中有梦,承载着市北的希望、中国的未来。如今,高考就在眼前了,一切虚幻的思想都抵不过脚下坚实的步伐。我想代表学校和父母师长,在这个特殊的仪式上为你们吹响总攻的号角,请务必调整状态,凝心聚力、放手一搏。期待大家以梦想引燃炽烈的青春,奏响成年的第一乐章。

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家长多年来的默默付出,为市北送来这些优秀有“血性”的青年;感谢历届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始终如一的关心与支持;也要感谢在场的亲爱的同事们,谢谢你们为同学们所做的一切,一路风雨相伴、不离不弃!

谢谢大家!

                            刘丽平

                          2021年5月8日

[关闭窗口] [添加收藏]
更多
该信息所属栏目不允许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