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示范先学先行 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说“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丰功伟绩,是激励后人的精神动力;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闪亮坐标。为着力锻造一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党员先锋队伍,激励党员干部教师“强担当、勇担当、善担当,敢担当”,躬身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持续一个月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学习讨论。
专题式引学
近日,无锡市北高级中学党委召开党员大会,党委书记刘丽平以 《以学铸魂,感恩奋进,扎实推进省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为题为全体党员上了一节党课,传达了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的精神与要求,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学习感悟分享,并对学校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推进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以“党建+行动”为统整,推动学校在创新发展、队伍建设、“四课”联动、五育并举、协同育人、环境提升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刘书记号召全体党员当表率、做示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走在前列,要在遵规守纪上走在前列,要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上走在前列,要在推进个人专业发展上走在前列,要在落实仁爱之心上走在前列,要在回应群众期盼上走在前列。
沉浸式融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 循着历史的印迹,深入探寻精神源头,感悟时代内涵。无锡市北高级中学党委组织党员教师前往无锡乡镇企业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内收藏着乡镇企业发展各个时期的文史资料,展品丰富多样,既有早期的生产工具、工艺品、文献资料,也有代表性的现实模拟情境,生动地展现了乡镇企业的成长和变迁,也刻画出乡镇企业创办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凭借勤劳与智慧开创新天地的信心与决心。
通过参观,党员教师们不仅了解了乡镇企业的历史和文化,更深刻感受到了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坚韧和拼搏精神。“踏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难万险”,当年的“四千四万”精神如今不仅在企业中流传,更扩散于整个社会,成为哺育发展的一种精神符号。新时代如何弘扬“四千四万”精神?市北高中的党员教师在参观中接受了精神洗礼,也必将在参观后担起精神传承的使命。
互动式研学
12月15日,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党委召开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会,教务处主任李树民老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第十二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要内容进行领学。李主任结合专题学习重点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并结合工作实际明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学校落地的实践路向:强化学段间课程衔接,实现全过程育人;三级课程赋能生态科技教育,国家课程重在渗透与创新,地方课程重在整合与创生,校本课程重在融合与重构。
教务处袁亚梅副主任、教科室陆健主任、团委书记陈倩老师,信息办张涛副主任结合学科和部门特点谈了生态科技教育推进的落脚点、突破点和实操举措。整个研讨活动立足于理论学习,紧密结合学校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学增智,以学促干。
以实践引领实践 资源共享获共赢
原道论坛勾画蓝图 学科融合促进发展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学校育人目标内涵,以“课程力量:生态科技教育实践探索”为主题的原道教师论坛在学科研究中心成功举办。
周爱民校长介绍了学校生态科技教育特色发展历程,各学科组代表围绕生态科技教育特色发展构想,结合学科特点,为生态科技教育发展理念落地提供构想与思路。指导专家肯定了学校将地理学科概念发散到生态,再升华到科技的发展历程和良性发展模式。认为生态科技教育有特色、有意义,依托各学科恰当切入,能将教学、教育、生态三者概念升华,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像工程师那样去实践的优秀品质。专家们也建议将生态概念上升到人文生态的大概念,各学科争取做出主题,拿出优秀案例,并跨学科形成具有市北特色的生态科技教育体系。此次论坛加深了老师们对学校“生态科技教育”特色建设及其意义的深刻理解,夯实了推进学校发展、课程建设和育人目标实现的基石。
党建共建双高联合 资源共享同谋发展
近日,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合作共赢发展模式,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党委与江南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党委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双方主要围绕组织建设互促和“高中—高校”协作开展合作,同时聚焦党和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形成同频共振,互带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长长结对路,绵绵手足情”。此次“请进来”活动,是学校继与华东师范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开展合作共建后的又一次双高联合实践,也将在新的领域促进“高中—高校”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