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校概况 >> 校友通讯 >> 正文内容

四中支教纪事

作者:高步法 来源:无锡市北高中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10日 点击数:

无锡市市北高中(原无锡市第四中学)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1964年7月,我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由于当时国内形势的变化,我从教的理想未能如愿,改行进了无锡丽新纺织印染厂当了一名车间技术员。1976年8月底,党组织找我谈话,要我支援教育战线当工人教师教化学。当时,我感到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原本当教师的理想可以实现了,担忧的是我已经在印染岗位工作了12年,原先的专业知识能否应对得了新的教育形势?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我去四中报了到。原约定支教两年,由于厂里生产形势的需要,支教一年后,我就回到了工厂。

支教工作虽然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但是,这一年,我获益匪浅,我从老教师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无法在工厂里学到的教学经验及为人师表的品质。当时,与我同一办公室的有教数学的孙国清老师,教语文的吴恒老师,教物理的吕震国老师,教生物的苏式老师和教英语的张建华老师。他们都是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虽然经历了“读书无用论”和课堂教学秩序严重混乱的磨难,但是,他们仍然坚持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在调皮学生用粉笔头扔向他们时,他们仍然耐心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孜孜不倦地开导学生:只有认真学好科学知识,将来才能报效祖国。对我这个新教师,老教师们也给予了我很多支持和帮助,他们对我说:要想把课上好,除了认真备课外,还必须吸引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身上来,这就要求教师授课的语言既要生动又要通俗易懂,做到深入浅出。课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板书要简明扼要,以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课后复习。

我听取了这些经验,运用于实践,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记得有一次我上有机化学“乙酸”这一课。课前,我准备了一瓶食用醋。上课了,我先将醋瓶盖打开,边用手扇着,边在教室里走了一圈,然后问:“同学们,你们闻到了什么味道?”同学们说:“这不是醋的味道吗?”我说:“对,醋就是乙酸。乙酸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结合醋的原料,醋的酿造,到工业上制造乙酸和乙酸的特性、用途等,我还举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为什么烧鱼时,除了加酒外,还要加一点醋,鱼的味道会特别香?因为生活“味道”足——学生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醇酸结合生成乙酸乙酯。课后,同学们纷纷说:“这堂课又有趣又易懂。”听课的杨祖寿老师也高兴地评价说:“高老师,你这堂课上得好,很生动。”

和老教师们相处,我觉得心情舒畅,我和他们没有年龄、学历、资历上的隔阂,我们相互敬重。短短一年的共事,我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孙老师的幽默,苏老师的勤奋都让我至今难忘。特别是张建华老师,她既是我的指导老师,后来又是我儿子儿媳的启蒙老师(他们俩是市北高中的首届毕业生,现在都在从事外语翻译和教学工作)和证婚人。张老师工作的耐心细致是我学习的榜样,因为我所从事的技术工作始终需要这份细心。

我要感谢四中。回顾在四中当化学老师的这一年,我深深感到这段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确实给了我工作的正能量,为我以后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其它方面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真是:

市北高中春常在,

栋梁之材巧培栽。

桃李芬芳香满园,

明天市北更精彩。

 

 

 

作者简介

高步法,196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化学系,曾任无锡市印染厂技术员、车间主任、总工程师;无锡市丝绸印染厂副厂长、代厂长;无锡市色织五厂厂长;现已退休。1976年8月-1977年8月,曾在无锡市第四中学担任工人教师,教化学。

[关闭窗口] [添加收藏]
更多
上一篇文章:七律
下一篇文章:难忘的高中三年
该信息所属栏目不允许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