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动态 >> 综合实践 >> 正文内容

市北高中:让生态教育回归自然与人文

作者:校办 来源:市北高中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3日 点击数:

以世界为课堂,以自然为良师。基于学校生态科技教育实践规划,市北高级中学积极探索生态科技教育的特色育人之路。

       暑期,市北高中团委、江苏省中学灾害地理教育研究所、无锡市梁溪生态环境局、无锡市劳模创新工作室、无锡市李树民高中地理名师工作室、无锡市教育系统“融·和”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无锡市直属学校高中地理青年教师成长营等联合组织现场研学活动,走进南京大学仙林校区。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迭因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鸟类自然观察”的讲座,她从什么是鸟类、常见的鸟类有哪些、城市建设对鸟类有什么影响几个方面,向大家科普了南京大学校园里常见鸟类的形态特性、生活习性、保护级别等,多名同学与迭老师进行了互动,纷纷讲述讲座后自己对鸟类的认识和理解。

       华寅杰同学在讲座后问到:中国鸟类超过1400种,这些美丽的精灵中,有很多身姿曼妙,令人过目不忘,但很多鸟儿在远距离观看时外观非常相似,也许只有鸟类专家才能分得清。那能不能通过人工智能来帮助我们辨识呢?迭老师表示,这是很有价值的问题,并且给同学们分享了智慧监测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如北京海淀区的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投入了软硬件一体化的智能监测设备,通过连接公园摄像头,提升其分辨率和变焦的倍数,收集到更多的数据对已有的模型进行训练,以此提高系统识别的准确率。

       研学带队的瞿老师向授课老师们分享了市北高中爱鸟观鸟的具体实践,如组织学生通过布置红外相机,管窥校园鸟类的活动和有趣行为;利用学校内枯树枝、碎石块等自然物搭建多个本杰士堆,为昆虫、鸟类等小动物构建一个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同时也方便利用本杰士堆来吸引更多的鸟类、昆虫来觅食、藏身,以及通过动物的代谢产物滋养微生物,形成一个微缩但完善的自然生态环境;带领学生走进湿地公园,通过望远镜观察鸟类的形态特性、生存环境,举办户外观鸟竞赛等。

       在了解南京大学校园鸟类的同时,学生们还在志愿者带领下走进校史馆,了解了“历任校长”、“三江两江变迁”、“南高东大”、“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南京大学”等栏目,进一步领悟了百年南大的悠久历史和百廿薪火相传的南大精神。

 



[关闭窗口] [添加收藏]
更多
该信息所属栏目不允许发表评论!